竞赛主题: 演变中的建筑——建筑的消融

有时,我们使建筑消失。使它与地域相融合。模糊掉建筑与地域之间、有形与无形之间以及存在与缺失之间的界线……
【English】

【大学生竞赛一等奖时间——印记】


 

学生姓名:邢腾、刘晓阳
指导老师:
作品名称:时间——印记 IMPRINT - LIFE
学校名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一个博物馆设计,它的选址位于北京市宣武门的一处拆迁片区。这一片区的拆迁进程相当缓慢,在十年的时间之中除了大部分的房屋已被拆走,场地却仍然闲置。它周围许多有着历史价值的场地已经随着城市的发展渐渐变成了现代的城市图景——现代的居住小区以及巨大的商业、办公单体。城市的中人们对历史的怀念经常是在一片街区被拆迁完成之后便消失殆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能否运用建筑的手法,通过一种隐喻,让历史的痕迹依然延续。与此同时,此次竞赛的主题——消失的建筑——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关于建筑的定义。

 

因此,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建筑的实体部分将不会独立抽身与环境,而是更加注重其对于社区的价值,以及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在对场地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希望将它隐藏于地形之下,从而使得景观价值变成了设计的首要要素。周围的居民首先注意到的将是一个富含着历史价值的景观公园,随着人们在公园中的探索,最终将会到达与历史遗址相互衬托的博物馆主体。

 

通过这样的处理,建筑物本身最为重要的功能巧妙地变化为了观景,建筑的价值体现为给人们提供一个观看四季变化感受时光变迁的容器。整个场地的平面仿佛印记,凝固了历史的信息,而博物馆却在提醒着人们,时光匆匆,我们人类的文明都在随着时间向前发展,这才是历史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场地处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关注到了场地中的树木,这些树木在场地拆迁的过程中完好的保留了下来,这些树木就是我们所谓的历史的痕迹。传统建筑在体现时间流动的概念时,可以使用光、影等手段,然而如果希望体现更长时间跨度的变迁,光影的变化却不很恰当,建筑手法自说自话,尤其会造成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割裂。而本案场地所在的地区名为"椿树园",本身就体现了其与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将树木理解为一种生命的延续,那么在这些不断变换着的生命之中,历史岂不可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永远存在?经过统计场地之中共有7种树木,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都会体现出不同的景观作用,人们可以在春夏之交欣赏到槐花遍野,在夏秋两季领略银杏金黄的树叶,而四季常绿的柏树则为场地提供了永恒的绿意,这些微妙的来自于环境的变化不仅能沟通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并且能使人们每一次的参观都将是独特且唯一的。

 

 

在场地的使用方面,我们考虑了具体操作上的几点问题。首先,由于场地的地形通过周围开发的土方回填获得,因此在开始设计之初,我们将树木通过"容器"保护起来,并根据原场地的道路架设离地约为一米的架空廊道,这些廊道在土方回填之后将会变为刻印在场地之中的人行步道。根据周围居民的需求重整地形,场地将会最终体现为景观公园的效果,而每一个"容器"以及步道的存在都体现了现实与历史间的对话。博物馆的建筑单体作为最为重要的"容器"出现在步道交回的场所。

 

 

概念总结:
总结以上的想法,在具体的建筑生成之中,我们进行了四点考虑。首先是不同人群的共同使用,我们期望博物馆能够面向周围社区中的各个人群开放。其次是建筑的使用方式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一天当中,博物馆内的景观在四季之间的变化也会给建筑带来不同的氛围。第三,是功能的并置,我们将多种面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功能并置到景观公园之中,使得博物馆承载更多的功能呢。四是独特的回忆,博物馆最值得回忆的部分就是原场地的树木,我们将为每一颗(或组)树木设置独特的回忆空间,让人们在整个公园之中也能够随时感受到时光的变迁以及历史的积淀。

 

 

我们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场地树木组成的回忆空间在夜晚如同点点烛光,将历史带到人们眼前。而在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围绕中心而展开的回忆空间则有玻璃连廊环绕,不仅展示着场地仅存的残垣断壁,也将游人的目光集中于中央的树丛。而白天,场地与周围社区之间的关系则会有所体现,景观坡地上设置的不同功能最大限度的将回忆性质的博物馆与日常的居民活动融合在一起,共同构筑出平和的建筑氛围。人们能够在坡地上自由的探索,与不同的功能偶遇,其中就包括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以及回忆"容器"。

 

 

 

 

 

建筑设计:
在对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希望在对建筑单体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不同。由于这个博物馆给人一种观察环境的暗示,其自身是否也可以通过减少对人们感官上的刺激,从而营造出更加宁静的空间。我们提出了"偶遇"的概念,就是希望将参观的过程一同消解。人们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多个入口自然的融入到展览空间,而不强加于更多的展览流线,也给游人更大的自由度,来探索,并最终汇集到中心的庭院。

 

在中心的庭院,时间再次成为主题,如同之前所讲,中心庭院的这些树木随着季节的变化开花落叶,使人们感受到了时间在身边流失。四季图景便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中庭空间随四季变化的景象。

 

 

 

 

 

由于建筑隐藏于地形之下,因此博物馆不仅仅需要照顾到特殊的采光需求、覆土植被的可行性以及景观公园与博物馆内游客之间的环境需求,还要考虑不同展品的共融。因为原场地还尚存有残垣断壁,所以,这些虽不知明的建筑遗迹必定也是展览空间中相当重要的展示内容。最终,我们对展示空间的剖面进行了研究,使得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都能够进行细致的处理。

 

Copyright 2012 http://www.UEDmagazin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8084405 88381596 88084420 传真:010-883844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阜成路北一街丙185号 邮编:100037

京ICP备 10013871号